《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自2016年12月13日出台,为广大企业指明了知识产权发展方向,为广东省的知识产权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对《规划》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接下来小编将用几篇推送为大家解读《规划》,帮助大家更好地贴合政策,找到正确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
《规划》全面回顾了全省“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上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发展形势与挑战,并对全省“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1 “十二五”时期主要成效
1、知识产权政策环境优化:该期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知识产权相关政策以推动知识产权发展,如《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广东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
2、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8.9%、16.3%,且广东省知识产权在全国的各类知识产权奖项中获奖率较高;
3、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强:建立了一批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平台,省内许多企业获得了国家级与省级的知识产权类企业资格,如国家级与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等;
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4家,且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加,案件标的额总值增加;
5、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高:建成省、市、县(区)三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广泛开展省间知识产权合作;
6、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趋于完善:设立16个广东省版权基层工作站和27个作品登记代办机构。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6个,截至2015年,全省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及代理人分别达158家、164家、1455人,全省商标代理机构达4659家,居全国首位。
2 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广东省知识产权形势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省内知识产权形势的重视。实际上,知识产权一直是广东省的一大优势,省内有许多知识产权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等。作为广东省的一大优势,知识产权的发展应一直会是广东省一大重点。广东省知识产权管理及服务体系在“十二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为省内知识产权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规划》中对现发展环境的看法是: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出现世界金融危机深度演变期、国际贸易规则博弈重构期、竞争优势重新比较期的三期叠加,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的抢占市场与产业、壮大实力的有力武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任务迫切。
《规划》亦指出,当前省知识产权发展将进入提质增效期、侵权纠纷多发期、改革创新攻坚期和事业全面发展期,面临主要挑战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提高、核心专利较少;知识产权转化效益较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增强,管理方式有待发展;各地区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国际交流有待开拓。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规划》所提出对发展环境与挑战的判断,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看出,实际上我省,乃至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追求已从量转为质。
小编认为,在《规划》提出的主要挑战中已无知识产权数量问题,而为质量问题与转化问题,实际上预示着我省已有许多专利作为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已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当下问题是知识产权的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知识产权管理方式需跟上发达国家企业。因而,近年应会有鼓励核心专利的奖励政策,边缘专利在广东省已经数量庞大,竞争力会减弱,未来还需企业有核心专利,研发高质量专利,才可在当今形势下乘风而行,御浪前进。
(作者:陈一兆 校对:梁婉玲)